从智能到可靠,安森美以系统级创新重构机器人底层安全逻辑

在今年的PCIM Asia展会上,安森美(onsemi)展台的机器人手演示吸引了大量目光。不同于过去以“动作灵巧”或“类人表演”为主的展示,这一方案重点呈现了传感融合、安全防护与系统可靠性的提升。

中国工控网观察到,2025年的机器人行业正迎来一个显著拐点:从展示性能向追求可靠性转变。当机器人从封闭仓储走向开放工厂、从固定任务进入动态人机共域,“安全”“冗余”“高效集成”成为新的关键命题。而安森美所展示的系统级方案,恰恰代表了这一趋势的底层逻辑变化。

安森美应用工程管理 Theo Kersjes在现场也表示:“我们希望机器人不仅仅能‘模仿人’,更要像人一样具备判断力与安全感知力。智能只是起点,可靠才是终点。机器人不再仅仅是硬件的组合,而是一套必须持续感知、判断并安全行动的系统。”

从器件到系统——安森美的技术“转向”

过去十年,安森美以图像传感器、电源管理和功率器件闻名。但从PCIM 2025可以明显看出,它正在经历一次从“产品公司”向“系统方案公司”的转向。安森美先进的模拟和混合信号平台Treo,也体现了这种动向。

Theo Kersjes介绍,机器人系统的最大难题在于集成复杂性与设计周期过长:“腿部、手臂或轮式机器人对驱动、传感、安全的要求都不一样,开发者要为每个环节设计独立方案。这不仅成本高,也限制了创新速度。”

Treo平台正是安森美针对这一痛点推出的解决方案。该平台基于65nm BCD工艺,将模拟、数字与电源IP模块统一封装,通过模块化复用实现从PCB到芯片级的集成。“我们希望客户能用更短的周期、更少的设计环节,就能把安全机制嵌入系统中。”Theo补充道。

他进一步解释说:“这是一种全新的系统思维。以往安全被视为外部设计,但在Treo中,安全从一开始就是电路架构的一部分。”

从行业角度看,这种思路正在改变机器人系统设计的范式。过去,安全往往被放在产品验证或生产阶段,而安森美通过Treo平台让“硬件安全”提前到设计源头。通过集成安全元件,Treo平台建立起从电源、控制到传感的“安全闭环”,使系统在检测到异常时能在芯片层面直接响应。与此同时,这种模块化设计也为产业链上游提供了标准化接口,使中小机器人企业在进入系统级创新时具备更低门槛与更高效率。

Theo Kersjes总结道:“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节奏已经从功能竞赛转向系统可靠性竞赛。Treo平台的目标,是让开发者在追求创新的同时,也能确保每一次动作都在安全边界内。”

所以,工控网认为在工业机器人加速量产、人形机器人进入验证期的当下,这样的底层创新,有望成为推动机器人可靠落地的关键加速器。

传感融合与通信革新,让机器人具备“安全感知力”

另外,安森美在展会展示的“机器人手”,体现了在多模态感知与安全通信上的完整思路。Theo Kersjes解释:“单一传感器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机器人系统。我们要做的,是让不同传感技术‘协同工作’,共同定义机器人的感知力。”

在这套演示方案中,摄像头用于捕捉形态,超声波探测被遮挡的空间,iToF深度传感器生成空间信息,而旋转位置与压力传感器则保证关节的姿态与力度精度。这些数据在中央单元中被融合、校正,最终形成完整的空间感知模型,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安全地执行避障、拾取与接触动作。

Theo特别提到:“我们的超声波方案与摄像头不同,它能探测视觉看不到的区域。例如,仓储机器人在户外执行任务时,如果地面下有动物或障碍物,它也能提前感知。”

更具创新性的是,安森美将超声波技术用于镜头自清洁。Theo解释说:“摄像头是机器人的眼睛,但在高湿或低温环境中很容易被遮挡。我们用超声波振动去除水汽或冰霜,这样机器人在雨雪天气也能保持清晰视觉。”这项设计理念不仅适用于机器人,也正在汽车领域推广,显示出安森美技术的跨行业可迁移性。

在通信与电源层面,安森美延续了其汽车电子的技术基因。Theo指出:“机器人在结构上正像智能汽车一样,布线多、功率高。我们用10Base-T1S以太网替代传统CAN,以双绞线实现通信,让布线更轻更简洁。”同时,NCS32100旋转位置传感器可实现0.00138°的高精度控制;而碳化硅功率器件则在保证高功率密度的同时提升能效与续航。

从行业趋势来看,这些布局都指向一个共识:让机器人安全地执行任务。Theo强调:“智能让机器人会行动,但只有安全和可靠,才能让机器人被信任地投入生产。”

中国工控网认为,这正是未来机器人系统的竞争焦点——从单一传感升级到传感融合,从分立通信升级到统一网络,机器人正在从“执行系统”进化为“感知-判断-决策系统”。

从“能动”到“敢动”,行业正在重构底层逻辑

从安森美的技术路径可以看出,机器人行业正从“单点突破”进入“系统整合”阶段。无论是Treo平台的模块化设计、传感器的多源融合,还是通信与电源架构的轻量化,这些创新都在回应同一个趋势:机器人产业的竞争,正在从“让机器动起来”转向让“机器安全地动起来”。

可以看出,安森美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推出新产品,而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思路:安全不再是附加功能,而是系统架构的一部分;感知不再只是输入,而是决策的前提;电源与通信,不仅关乎能效,更关乎稳定性与可信度。

正如Theo Kersjes所言:“如果机器人要走出实验室、走向真实世界,它必须首先学会保护自己。”当行业从“智能”走向“可信智能”,从展示走向量产,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将成为机器人产业的新分水岭。而安森美,正是在这一逻辑重构的关键阶段,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技术路径。